保护与传承——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2015业务科研成果汇报会28日现场纪实
保护与传承——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2015业务科研成果汇报会28日现场纪实
发布人:  

在《峡江地区出土两宋景德镇青白瓷器初论》的报告中,王洪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峡江地区典型的遗址、墓葬入手,找出其遗址年代对应关系,从而去探讨该地区景德镇窑青白瓷的分期、年代,探讨了两宋时期景德镇窑青白瓷在峡江以及整个四川地区的行销状况。

汪伟在《万州区万顺墓群的发掘收获与认识》中,汇报了2014年7~8月,我院联合万州区博物馆对万州区万顺墓群进行的抢救性发掘工作,共清理墓葬10座,其中土坑墓4座、砖室墓6座。他通过对墓葬形制、出土随葬品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墓葬的年代,对汉晋时期当地的葬俗也进行了分析。

徐进在题为《如来密印——潼南千佛寺摩崖造像的密教因素》的汇报中,对潼南县千佛寺密教造像因素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川东地区密教因素由显入密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佛教造像和民间信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徐克诚在《怎样提高捶拓技艺的水准》中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锤拓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进行了总结和思考,提出它不仅只有娴熟的工作技巧,还要仔细观察和分析拓印版面的基本特性,了解和掌握它所蕴含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科学技术、美术工艺、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厚重的文化思想,更重要的是在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前提下,以良好的审美意识,发挥出灵魂深处的创作激情,认真地用心去把握好每个环节,使整个画面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

邵星积在《西南地区早期佛教因素与佛教的传入》中综述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佛教传入路线可能并不局限于一条道路,认为在研究这一问题上还需要积累更多新的资料。

刘远坚在《浅析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方案编制常见问题》中介绍了方案编制的目标任务和编制任务,并着重谈到了常见问题,认为文件编制内容混乱、勘察不详,缺少分析结论、设计依据不足、设计理念把握不当、设计缺乏针对性和设计与施工互动等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与改进。

顾来沅在《青铜文物锈蚀产物分析和保护处理方法》中以南海一号出水文物为例,介绍了青铜器腐蚀产物类别及分析和青铜文物的保护处理,指出须根据文物自身状况、表面锈层分布、腐蚀产物含量等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保护处理方法。海洋出水青铜文物的保护学习为重庆盐泉地区出土的金属文物保护方面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在下午进行的《重庆地区环境考古综述研究》汇报中,马晓娇以峡江地区为中心,回顾了重庆地区环境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具体介绍了渝东峡江地区中坝遗址、玉溪遗址、大宁河流域环境考古研究的案例,并对重庆地区环境考古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接下来,刘燃汇报了《中欧古建筑改造利用分析》。他介绍了古建筑保护的理念和意义,中欧建筑遗产保护现状的差异,并在具体案例中分享了欧洲古建筑的保护方式和建筑新旧关系处理手法等内容。

 

最后一场汇报由叶琳报告,他的《鎏金层病害与凝胶清洗剂无损性初探》研究基于“鎏金层铜锈凝胶除锈剂”课题。他讨论了鎏金层病害研究和凝胶有效性研究的有关问题,认为凝胶清理属于表面清理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而鎏金青铜器凝胶除锈则是凝胶技术对文物清洗的新突破,可为相关文物保护领域提供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