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心岛链历史文化探秘之三:巴南区中坝岛(木洞)、桃花岛、南坪坝岛
重庆市江心岛链历史文化探秘之三:巴南区中坝岛(木洞)、桃花岛、南坪坝岛
发布人:  

重庆市江心岛链历史文化探秘之前推介的4座江心岛知名度较高,大家耳熟能详或登岛参观过。本期推介的3座江心岛均位于巴南区,基本属于“原生态”岛屿,但依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旖旎的生态环境风貌,值得我们一窥究竟。

中坝岛(巴南区木洞镇)

 

 

木洞中坝岛位于重庆主城下游,从长江小三峡之一的明月峡向东经明月沱、喻家沱,再向东约1.5公里即可见此岛,隶属于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与上游的大中坝岛相比,该岛面积较小,三峡工程蓄水后岛屿面积约1平方公里。

 

木洞中坝岛

 

乾隆《巴县志》中记载:“在城东九十里大江中坝。”后裁撤水驿,于雍正七年(1729年)在木洞设立巡检署,沿用原有的驿署。民国《巴县志》记载:巡检署于民国废除,并按“在木洞中坝,今为民房。”木洞在文人墨客诗词中多有提及,明代文人王廷相在《木洞驿》中写道:“蹙浪喷江门,幽洞冒琼树。寒林碧参差,秋嶂莽回互。白龙不定眠,中江起烟雾。素舫历长波,凌兢戒前路。客行不能留,已过青莎渡。所期心遥遥,离居岁云暮。帝子隔沅湘,浮云落何处。揽古心飞扬,寒空屡延顾。”描述了自己在谪迁过程中经过木洞驿时所见景象。

 

中坝岛草场

 

清代刑部尚书、康熙年间文坛领袖人物王士祯在《泊木洞驿》中写道:“灯火宿江畔,孤峰戴驿高。云开看斗柄,峡静响风涛。树密猿争挂,豺多虎不骄。丛祠无路到,何处荐溪毛。”颇有唐代诗人张继《夜泊枫桥》的意境。清代奉节知县、著名诗人姜会照在《舟次木洞》中写道:“小市人烟簇,茅茨绿水湾。四围多古木,一望满春山。估舶争来去,禽声自往还。江风无限好,诗酒夕阳间。”描述自己在木洞江边悠然自得、饮酒作诗的情景。

木洞中坝岛未开展过考古调查勘探工作,早期遗址、遗迹不明,但现存的各个历史时期地面文物众多。其中,有重庆现存有确切纪年、为数极少的明代建筑之一万寿宫,坐落在岛东端,现存正殿和厢房,正殿为三重檐歇山式筒瓦顶,抬梁式木构架,梁上施驼峰,金檩随檩枋下有“大明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癸酉仲秋月重修建旦立”题记,这是万寿宫成为重庆现存最早会馆建筑的确切实物证据。除此之外,岛上还有清代寺庙建筑遗址宏观庙、三观堂、观音阁等。

 

万寿宫老照片

 

万寿宫殿角螭吻老照片

 

海军修械所档案库

抗战时期木洞中坝岛迁入了海军修械所和海军学校。海军修械所以万寿宫为工作场地,修复好的武器就近通过水路运走。海军学校全称为“中华民国海军学校”,俗称“马尾海校”,全面抗战爆发后迁至贵州桐梓,同时依托驻海军修械所教授学生枪炮、舰艇等课程。抗战时期周慎修、杨安仁等于1933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国中学也曾短暂迁于岛上办学,为战时教育做出贡献。岛上还有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后的木洞榨菜厂,以榨菜生产为主业,兼生产蜜枣、桔饼等。

与木洞中坝岛隔江相望的还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木洞老街,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水陆交通便利,明清时期商贾云集,成为川东名镇,至民国初年依然繁荣热闹。木洞老街还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杨沧白、邹容的故乡,现在还保存有杨沧白故居和邹容家族开设的“邹家馆”。木洞老街走出了两位优秀的女性,分别是新时期妇女运动的领导者黄启璪、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现在老街上还保存有黄启璪故居和丁雪松故居。木洞老街现已被整体纳入重庆市28个传统风貌片区之一。

 

杨沧白故居

 

桃花岛(巴南区木洞镇)

 

 

桃花岛又名苏家浩坝,位于木洞中坝岛的下游,为长江干流第三大江心岛。长江在两岛之间的木洞镇保安村附近形成90度急弯,改向北流去,该岛与中坝岛同隶属于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桃花岛长3250米,最宽处1150米,长江三峡175水位线以上面积约3.7平方公里(环岛岸线整治后面积约4.22平方公里)。

 

桃花岛近景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专项文物调查中发现,桃花岛上文物古迹众多,分布有汉代的河嘴遗址、天平田遗址,东汉—六朝时期的岩脚崖墓,以及明清时期墓地(群)13处,可见明清时期岛上居住有大量居民。此外还有几处清代、民国时期的民居,一座清代中江寺石塔,一处清代洪水题刻。

 

河嘴遗址平面图

 

岩脚崖墓

 

中江寺石塔立面图

 

中江寺石塔

 

洪水题刻

 

桃花岛的名字总让人不自觉联想到陶渊明诗中所写的桃花源和金庸笔下的桃花岛,但岛上其实一直以传统农耕为主,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过往,也没有历史大幕黯然落后的无限唏嘘,岛上居民在这座优美的江心岛上感受生活本应有的宁静和质朴。当前,在巴南区政府主导下,桃花岛开始步入农旅融合发展道路。

南坪坝岛(巴南区麻柳嘴镇)

 

 

南坪坝岛位于桃花岛下游约6.5公里的江心,隶属于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嘴镇,东距麻柳嘴镇约3公里。全岛面积约1.4平方公里,常驻人口约800人。南坪坝岛岛上基本没有历史时期建筑,但考古调查发现,岛上具有早期人类生产、生活遗迹。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在岛中部发现了南坪坝墓群,采集到菱形纹、回纹墓砖,时代为东汉—六朝;90年代中期三峡文物调查时在坝尾处发现了另一处东汉—六朝墓群,分布面积2500—3000平方米。岛上还有10余处清代墓葬。值得注意的是,与南坪坝岛相邻的长江两岸区域均有大量早期遗迹发现,长江南岸麻柳嘴镇从八角村向下游梓桐坝一带发现有多处汉至六朝时期的墓地和遗址,分布面积均在数千平方米,其中牌楼坝墓群和华光遗址都经过三峡文物保护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了多座土坑墓、砖室墓,出土了大量器物、标本。

 

棉花曹遗址远景

 

棉花曹遗址采集器物

 

在2015年麻柳嘴镇梓桐坝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征地区调查中,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发现了棉花曹遗址和桐家坝遗址,并开展了考古试掘,确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采集到磨制痕迹明显的石斧、石网坠等遗物。与南坪坝岛相邻,地处长江北岸的渝北洛碛镇则发现了更多的早期人类活动遗迹,有早到新石器时代的沙公溪石器采集点、观音阁石器采集点,分布面积非常大,遗址延续时间很长,经过三峡文物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上百件各类石器,以及大量陶器、瓷器。此外,还有多处商周、战国-明、汉-唐、两晋、汉代遗址、墓地,均有丰富的器物出土。由此可见,长江这一带的沿江地区早至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长期活动,习水而居是从古至今人类共同的选择。

现在的南坪坝岛以优美健康的环境、平坦广阔的草海吸引了众多游客登岛游玩,岛上还建立了重庆首座航空体育飞行基地,将打造集特色旅游、生态、运动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小岛。

 

南坪坝岛草海

 

重庆市江心岛链历史文化探秘之旅已接近尾声,“纸上得来终觉浅”,大家不妨带着对7座长江江心岛新的历史文化感知和认知,登临岛屿,亲身感受,共同发现新的不同。